一、少先队辅导员培养培训办法
(一)新任少先队辅导员培养
1. 加强各级师范院校源头培养。各级师范院校要充分借助“少年儿童组织与思想意识教育”学科建设成果,将少先队相关课程纳入师范类专业课程内容。各级少工委要加大对少先队相关学科毕业生从事少先队工作的引导帮扶力度。
2. 加强少先队辅导员岗前培训。建立少先队大中队辅导员岗前培训制度。每年由县级及以上团委、教育部门、少工委组织新任职少先队大中队辅导员参加岗前培训,重点培训党、团、队基本知识,党对少年儿童的希望和对少先队工作的要求,少先队辅导员职责,少年儿童政治启蒙和价值观塑造基本能力等内容。岗前培训每次不低于24学时,并组织岗前考试。考试合格后,由团委、教育部门、少工委联合授予《少先队辅导员岗前培训合格证》。因临时岗位调整,没有参加岗前培训的辅导员,要在试用期结束前完成岗前培训并通过考试。校外辅导员的岗前培训由学校大队辅导员负责。
3. 推动少先队辅导员在职攻读硕士。开设少先队相关学科的高校要采取有效方式,鼓励少先队辅导员在职攻读少先队相关专业或教育管理、小学教育等学科硕士,并以少先队工作为主要研究方向。
(二)在岗少先队辅导员培训
4. 全面实施少先队辅导员全员培训。构建“岗前培训+在岗培训+专项培训”、“辅导员培训+师资培训”的分级培训体系。县级及以上团委、教育部门、少工委要面向本地区全体大队辅导员开展培训,每3年全员轮训一次,3年累计不少于24学时,纳入教师培训的学时学分。学校少工委要面向中队辅导员、校外辅导员开展培训,每年全员轮训一次,每年培训不少于16学时。
5. 将少先队辅导员培训纳入师资培训体系、继续教育体系和网络继续教育培训体系。教育部门组织的各级中小学教师培训项目中,少先队工作培训内容不少于4学时。中小学校长和德育工作者培训中,少先队工作培训安排不少于8学时。在教育部门面向教师开展的远程培训和教师进修项目中,要增加少先队工作专题内容并纳入学时学分。
6. 各级少先队辅导员培训由各级团委、教育部门、少工委、中小学校主办。经主办单位批准,可以委托各级团校、高校、科研(教研)机构、相关专业机构等承办或协办。未经各级团委、教育部门、少工委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举办少先队辅导员培训。
7. 各级团委、教育部门、少工委对少先队辅导员的培训要按照分级培训、分类负责的原则实施。
(1)教育部、团中央、全国少工委负责培训省、市少先队总辅导员、培训师资和部分优秀一线少先队工作者。
(2)省级团委、教育部门、少工委负责培训市、县(含开发区)少先队总辅导员、优秀大队辅导员和学校少工委主任。
(3)市级团委、教育部门、少工委负责组织县(含开发区)、乡镇总辅导员、大队辅导员、优秀中队辅导员、学校少工委主任和优秀校外辅导员培训。
(4)县级团委、教育部门、少工委负责组织本地区大队辅导员、优秀中队辅导员、乡镇总辅导员培训。承担所有新任大队辅导员、中队辅导员和校外辅导员的岗前培训工作。
(5)学校少工委负责全体中队辅导员、校外辅导员日常培训,并负责对其他教师普及少先队基本知识。
(6)在各级团干部培训中大幅增加少先队辅导员培训名额,不少于全部名额的20%。将少先队辅导员培训纳入全团各级“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培训体系。
8. 少先队辅导员培训内容主要包括政治理论培训、少先队工作技能培训、少先队知识培训等。全国少工委建设全国少先队辅导员网络集体备课平台,探索实行少先队活动课教案制度。
政治理论培训。重点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对少年儿童的希望和对少先队工作要求,党的政策理论、团的政策理论。聚焦政治启蒙和价值观塑造,重点学习少年儿童组织与思想意识教育研究的基本理论、方法,培养辅导员生动具体、准确有效地向孩子们传播党的意识形态的能力,运用国家大事、社会热点、生活小事和先进人物、身边榜样及新文化产品等开展思想政治引导的能力,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少先队教育活动的能力,针对少年儿童思想政治意识中的主要问题和困惑开展引导的能力。政治理论培训课时在大队辅导员培训中不得低于总课时80%。
少先队知识技能培训。重点包括学习少先队组织建设、仪式教育、红领巾等标志标识使用等基本规范。学习与少年儿童教育相关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学、政治学、心理学、社会学、组织行为学等相关知识,学习理论研究方法,学习新媒体相关知识。
(三)辅导员培训师资队伍建设
9. 各级团委、教育部门、少工委要依托少先队工作学会、少先队研究机构,充分利用高校资源,建立本级少先队培训师资队伍。在各级教科院、教育学院设少先队教研员。经全国少工委和地方各级少工委批准,建立全国、省、市、县级辅导员讲师团,从各地高校相关专业教师、少先队工作专家、少先队教研员和优秀少先队辅导员、少先队名师工作室带头人中选拔优秀代表,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辅导员培训师资队伍。各级少工委要积极组织辅导员培训师资开展集体备课,遴选优秀辅导员作为集体备课牵头人,集中研究审核培训内容。各级少先队名师工作室要充分发挥作用,经各级团委、教育部门、少工委批准,名师工作室带头人要作为本地辅导员培训讲师,开展送课到校。
10. 少先队辅导员培训师资必须对党忠诚、政治坚定,政治素质高,理想信念坚定,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政治敏感性、政治辨别力强。严守纪律、严谨治学,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较高的理论政策水平、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有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掌握科学的少先队工作理论和方法,具备较强的教学、研究工作能力。要积极研究、开发、规划线上线下培训课程和相关授课资料,保障培训质量。
11. 各级少工委要对少先队培训师资进行动态管理。对培训政治要求、培训效果不合格的师资,必须及时调整。
(四)培训考核和保障
12. 少先队辅导员培训要坚持逢训必考原则,由主办单位对受训辅导员进行考核。考核内容主要根据培训内容,由主办单位确定,以笔试或实操方式进行。考核不合格的学员不予颁发结业证书,不计入培训课时。
13. 各级团委、教育部门、少工委每年要对下一级团委、教育部门、少工委开展的培训班次、名额、课时、培训效果定期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学校和各级主办单位重要工作内容,计入本系统党建考核和教育督导考核。
14. 各级教育部门要将大中队辅导员培训学时计入教师继续教育学时,并折算为教师继续教育学分计入档案。
15. 各级团委、教育部门、少工委要将少先队辅导员培训经费纳入中小学教师培训经费,并提供必需保障。
二、加强少先队相关学科建设工作方案
(一)工作要求
1. 聚焦学科研究方向。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学科研究方向聚焦到少先队思想政治启蒙和价值观塑造的主责主业上。准确把握少先队相关学科内涵和特点,针对学科发展中基础性、导向性、战略性的重要问题,组织力量,汇聚队伍,出成果、出人才,不断提高学科建设的质量和水平。将其中的重大问题纳入学科建设规划。进一步推动学科研究成果服务少先队工作和新时代少先队辅导员队伍建设。
2. 加强学科研究。重视和加强学科基础理论建设,构建严谨、规范的学科理论体系。深入研究少先队工作历史、基本理论、工作方法;深入研究少先队工作理论体系、教材体系、教学体系;深入研究新时代少先队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和现实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不断推出优秀理论成果。
3. 建设思想政治素质过硬、业务水平一流的学科师资队伍。每个学科点要确保有至少5名思想政治正确坚定,自觉坚持和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能深入学习贯彻党和国家政策精神,品德高尚,价值导向正确,热爱教育,热爱少先队事业,具有博士学位或副高级以上职称的学术导师。鼓励聘请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政治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相关专业师资作为本专业导师。
4. 建设高水平的学科课程体系。制定少先队相关学科课程与教材发展规划,系统研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体系。鼓励高校配套编写开发课程教材或讲义。要独立开展少先队相关学科理论教学,建设专门的本学科研究生专业培养体系。各相关高校要与省级团委、教育部门、少工委紧密合作,完善少先队相关学科研究生培养计划,积极组织研究生开展实践调查,提升理论学习和实践能力。
5. 推动少先队辅导员在职攻读相关专业硕士。支持相关高校申请开设“少年儿童组织与思想意识教育”专业学位硕士。条件尚不成熟的高校可吸收在职少先队辅导员报考教育管理、小学教育等相关专业硕士,并以少先队工作为主要研究方向。各级团委、教育部门、少工委要主动配合高校做好专业硕士招生宣传,动员优秀少先队辅导员报考,并通过各种形式帮助优秀辅导员备考。
6. 加强学科人才培养。开设少先队相关学科的高校要主动扩大招生名额,各高校每年招生不少于8名。办学质量层次和水平较高的高校,可根据学校实际情况进一步增加名额。增加研究生的实践活动,强化高校与社会机构的联合实践培养。要建立规范、系统的研究生见习实习制度,鼓励研究生在各级团委、少工委、少年儿童研究机构、中小学校、青少年宫开展见习实习工作。建立高校研究人员与基层一线辅导员结对机制,加强理论成果转化。
7. 加强学科交流。加强开设少先队相关学科各高校之间的交流,加强少先队相关学科与哲学社会科学其他相关学科之间的交流。立足本学科发展,鼓励跨学科交叉研究。拓展学术研究视野,加强国际比较研究。逐步扩大优秀基层一线辅导员参加学术交流的机会。
8. 积极争取在各级各类课题中增设少先队工作专项。争取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等有关部门支持,每1至2年发布一次少先队工作领域的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重点课题(或专项课题)。在每年的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点课题中增设少先队工作课题。鼓励学科专业人员与基层一线辅导员联合开展课题研究,努力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9. 加强就业服务和引导。各级团委、少工委要定期汇总本地中小学校、青少年研究机构、师范院校、教育研究机构、青少年宫等校外教育活动机构等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加大对本学科研究生的就业服务力度。
(二)工作保障
10. 要保障少先队相关学科长期有效地发挥平台服务作用,各级教育部门、团委和高校都要积极为本学科发展努力提供经费、人才等方面支持。要积极采取多种激励手段,通过会议研讨、媒体报道等方式宣传学科建设先进经验,进一步提高少先队相关学科质量。
11. 大力加强中国少年先锋队工作学会建设,努力打造全国范围的少先队学术研究平台。积极建设省级学术研究平台,发挥好省级少先队工作学会的平台作用,有条件的省份可依托相关高校,至少成立1个本学科的省级学术研究中心。充分发挥学科研究平台的智库作用,为少先队工作和新时代少先队辅导员队伍建设提供支持。已成立省级学科研究中心的省(区、市),要积极指导并帮助高校推进学科平台纵深发展。
12. 打造学术期刊。为高校研究人员和少先队辅导员提供学术交流平台,逐步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学术期刊。各级少工委、少先队工作学会要加强与高校的合作,指导帮助少先队辅导员开展少先队课题研究、发表学术论文。
13. 定期开展学科督导和评价,每年开展一次专项督导,每五年开展一次专项评估。